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,壶关县龙泉镇程庄村“两委”把一个“人养树”的荒果园,建成了名叫“肥嘟嘟”的家庭农场,从事生猪养殖、大棚蔬菜种植和销售,实现了由“枯树园”变为“猪——沼——棚”的模式转变。2022年,“肥嘟嘟”家庭农场被评为“市、县两级示范家庭农场”。
壶关县“肥嘟嘟”家庭农场成立于2021年5月,位于壶关县龙泉镇程庄村,经营土地面积70余亩。现有固定资产450余万元,种植蔬菜大棚30座,是一家现代化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。
农场主要从事生猪养殖、大棚旱地西红柿种植。目前已建成母猪舍1栋、保育舍1栋、分娩舍1栋、引种隔离舍1栋,共10980余平方米;无害化处理集粪池300余立方米;配备了相应的养殖设施设备、通风及温控设备等。2021年底正式投产,当年即出栏生猪1500余头。现存栏生猪1300余头,年出栏生猪2500余头。2022年,家庭农场出栏生猪2000余头,销售收入达350余万元。预计今年旱地西红柿售卖60万斤,销售收入100余万元。
2021年,程庄村合并了附近的朝阳村。朝阳村有一个“北岸上”集体果园,多年来,果园树枯地荒,荒于管理,“一剪管三年、一荒废三年”,果品口感差、产量低,集体收入一年比一年低。
不能在“一棵树”上吊死。村“两委”通过调研、讨论,实现理念之变,认为“投入资金维护”不如“另起炉灶”。村干部王鹏通过招商引资,从附近店上镇大安村引进了一个生猪养殖大户,建成了壶关县“肥嘟嘟”家庭农场。农场主徐周在废弃的旧果园,改造成4个全封闭的猪舍,荒沟又闻猪叫声,荒芜已久的老果园再现生机。之后,“肥嘟嘟”家庭农场又承包村集体在“北岸上”新建的30座旱地西红柿蔬菜大棚,种养本结合,猪粪进菜棚,延长了产业链,迈入了良性循环。
徐周是个事业型的农村实用人才,可以说出身“养猪世家”,其父从事生猪养殖几十年。常言道,“门里出身、自会三分”。徐周自小就跟着父亲打下手,既学政策、学技术,又拌饲料、清猪粪,还学配种、防猪瘟,更分析市场行情、看价格,可以说是当地“养猪界”的“新秀”。
徐周到了程庄村后,一是考察地形、环境;二是打听村情、民情;三是看距离远近、交通便利程度;四是与村“两委”谈判,看有什么资金支持、扶持力度有多大;五是看营商环境好不好、干部存在不存在吃拿卡要行为。通过考察,徐周决定投资400余万元,村“两委”注入了50万元产业资金。
农场首先加强了水、电、路、网等基础设施建设;其次修建了4栋猪舍,把一排排猪舍修建在远离民居的山沟中,绿树环绕,群山阻隔,加上化粪池有机处理,整个养猪场粪污零外排,没有一点臭气,建成了“生态养猪场”。
同时,“肥嘟嘟”家庭农场也获得了县里的政策扶持、生态补助,按农场占地大小、环境承载能力,确定了存栏头数,存栏猪达到1500余头,年出栏达到2500余头,养殖规模由小到大,发展模式实现“荒旧果园”向“猪——沼——棚”的转变。
精选品种。农场选养了增重快、瘦肉率高、产仔多、适应力强、市场前景好的杜洛克大白,夯实了农场发展基础。
生态养殖。为给社会提供绿色、健康、放心的猪肉产品,农场出产的猪肉色泽亮、口感好、营养高,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。
精细管理。精选成分搭配合理、有营养的猪饲料,观察查看猪的态势,缺什么元素补什么元素。坚持配、产、育分类饲养,栏内猪数量疏密结合,定时通风,既保证产量又保证质量。严控人流、物流、车流、猪流进出农场。进入猪舍,必经自动喷雾消毒室,减少疫病发生,确保生物安全。
坚持可追溯。建立完备的投入品管理制度,从购进、存储、使用、回收、销毁等方面,细化管理,记录详细,保证饲料、添加剂、药品、疫苗使用可追溯。
批次化管理。从引种、繁育、营养调控等方面,实行批次化管理。对后备猪生产性能进行鉴定筛选,良种优育,提升养殖效能。针对生猪养殖不同生长阶段,设计饲料营养组方,保证断奶转群营养有效衔接、育成育肥有力。
生态环保。完善硬件设施配套,坚持粪污收集、处理、再利用程序化应用,促使臭气减排趋零,把生态养殖、环保理念应用在养殖全过程中。
“肥嘟嘟”家庭农场示范带动作用明显,用老百姓的话说,就是“不听说得好,而看做得好”。
农场常年雇工3人,人均年收入在6万—8万元之间;蔬菜大棚雇工22人,采摘高峰期,雇工30余人。实行日结工资,每人每天90元工资,中午管饭,来去有车辆接送。农场所产猪粪,除旱地西红柿大棚使用外,全部免费供应村民农业生产使用,家家户户平均使用2吨左右。旱地西红柿销售好于猪肉销售,每年销售60万斤以上,每斤价格在1元以上,全部销往郑州、石家庄、天津、保定、邯郸等地。
每年庙会和孝老敬亲活动,“肥嘟嘟”家庭农场捐款捐物价值在2000—5000元左右,常年免费向村中困难户、孤寡老人等提供西红柿、豆角等蔬菜1000斤以上,社会形象良好。
谈到未来发展规划,徐周说,要继续坚持绿色、生态理念,适度扩大规模,坚持更高标准,创建生态品牌。
做优品种。适应当地自然条件,适时引进世界公认的优良品种,更新将要被市场淘汰的品种。
做早市场。扩大旱地西红柿大棚规模,建设几座“冬暖棚”,紧扣年关时节,使早春西红柿果第一个进入市场,拉长销售时段,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富裕。
做高效益。逐步向有机产品迈进,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向集约化、生态化、高效化发展,以高质量发展带来高收益,为乡村振兴提供有益探索。(崔前军)
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,壶关县龙泉镇程庄村“两委”把一个“人养树”的荒果园,建成了名叫“肥嘟嘟”的家庭农场,从事生猪养殖、大棚蔬菜种植和销售,实现了由“枯树园”变为“猪——沼——棚”的模式转变。2022年,“肥嘟嘟”家庭农场被评为“市、县两级示范家庭农场”。
壶关县“肥嘟嘟”家庭农场成立于2021年5月,位于壶关县龙泉镇程庄村,经营土地面积70余亩。现有固定资产450余万元,种植蔬菜大棚30座,是一家现代化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。
农场主要从事生猪养殖、大棚旱地西红柿种植。目前已建成母猪舍1栋、保育舍1栋、分娩舍1栋、引种隔离舍1栋,共10980余平方米;无害化处理集粪池300余立方米;配备了相应的养殖设施设备、通风及温控设备等。2021年底正式投产,当年即出栏生猪1500余头。现存栏生猪1300余头,年出栏生猪2500余头。2022年,家庭农场出栏生猪2000余头,销售收入达350余万元。预计今年旱地西红柿售卖60万斤,销售收入100余万元。
2021年,程庄村合并了附近的朝阳村。朝阳村有一个“北岸上”集体果园,多年来,果园树枯地荒,荒于管理,“一剪管三年、一荒废三年”,果品口感差、产量低,集体收入一年比一年低。
不能在“一棵树”上吊死。村“两委”通过调研、讨论,实现理念之变,认为“投入资金维护”不如“另起炉灶”。村干部王鹏通过招商引资,从附近店上镇大安村引进了一个生猪养殖大户,建成了壶关县“肥嘟嘟”家庭农场。农场主徐周在废弃的旧果园,改造成4个全封闭的猪舍,荒沟又闻猪叫声,荒芜已久的老果园再现生机。之后,“肥嘟嘟”家庭农场又承包村集体在“北岸上”新建的30座旱地西红柿蔬菜大棚,种养本结合,猪粪进菜棚,延长了产业链,迈入了良性循环。
徐周是个事业型的农村实用人才,可以说出身“养猪世家”,其父从事生猪养殖几十年。常言道,“门里出身、自会三分”。徐周自小就跟着父亲打下手,既学政策、学技术,又拌饲料、清猪粪,还学配种、防猪瘟,更分析市场行情、看价格,可以说是当地“养猪界”的“新秀”。
徐周到了程庄村后,一是考察地形、环境;二是打听村情、民情;三是看距离远近、交通便利程度;四是与村“两委”谈判,看有什么资金支持、扶持力度有多大;五是看营商环境好不好、干部存在不存在吃拿卡要行为。通过考察,徐周决定投资400余万元,村“两委”注入了50万元产业资金。
农场首先加强了水、电、路、网等基础设施建设;其次修建了4栋猪舍,把一排排猪舍修建在远离民居的山沟中,绿树环绕,群山阻隔,加上化粪池有机处理,整个养猪场粪污零外排,没有一点臭气,建成了“生态养猪场”。
同时,“肥嘟嘟”家庭农场也获得了县里的政策扶持、生态补助,按农场占地大小、环境承载能力,确定了存栏头数,存栏猪达到1500余头,年出栏达到2500余头,养殖规模由小到大,发展模式实现“荒旧果园”向“猪——沼——棚”的转变。
精选品种。农场选养了增重快、瘦肉率高、产仔多、适应力强、市场前景好的杜洛克大白,夯实了农场发展基础。
生态养殖。为给社会提供绿色、健康、放心的猪肉产品,农场出产的猪肉色泽亮、口感好、营养高,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。
精细管理。精选成分搭配合理、有营养的猪饲料,观察查看猪的态势,缺什么元素补什么元素。坚持配、产、育分类饲养,栏内猪数量疏密结合,定时通风,既保证产量又保证质量。严控人流、物流、车流、猪流进出农场。进入猪舍,必经自动喷雾消毒室,减少疫病发生,确保生物安全。
坚持可追溯。建立完备的投入品管理制度,从购进、存储、使用、回收、销毁等方面,细化管理,记录详细,保证饲料、添加剂、药品、疫苗使用可追溯。
批次化管理。从引种、繁育、营养调控等方面,实行批次化管理。对后备猪生产性能进行鉴定筛选,良种优育,提升养殖效能。针对生猪养殖不同生长阶段,设计饲料营养组方,保证断奶转群营养有效衔接、育成育肥有力。
生态环保。完善硬件设施配套,坚持粪污收集、处理、再利用程序化应用,促使臭气减排趋零,把生态养殖、环保理念应用在养殖全过程中。
“肥嘟嘟”家庭农场示范带动作用明显,用老百姓的话说,就是“不听说得好,而看做得好”。
农场常年雇工3人,人均年收入在6万—8万元之间;蔬菜大棚雇工22人,采摘高峰期,雇工30余人。实行日结工资,每人每天90元工资,中午管饭,来去有车辆接送。农场所产猪粪,除旱地西红柿大棚使用外,全部免费供应村民农业生产使用,家家户户平均使用2吨左右。旱地西红柿销售好于猪肉销售,每年销售60万斤以上,每斤价格在1元以上,全部销往郑州、石家庄、天津、保定、邯郸等地。
每年庙会和孝老敬亲活动,“肥嘟嘟”家庭农场捐款捐物价值在2000—5000元左右,常年免费向村中困难户、孤寡老人等提供西红柿、豆角等蔬菜1000斤以上,社会形象良好。
谈到未来发展规划,徐周说,要继续坚持绿色、生态理念,适度扩大规模,坚持更高标准,创建生态品牌。
做优品种。适应当地自然条件,适时引进世界公认的优良品种,更新将要被市场淘汰的品种。
做早市场。扩大旱地西红柿大棚规模,建设几座“冬暖棚”,紧扣年关时节,使早春西红柿果第一个进入市场,拉长销售时段,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富裕。
做高效益。逐步向有机产品迈进,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向集约化、生态化、高效化发展,以高质量发展带来高收益,为乡村振兴提供有益探索。(崔前军)
受板块利好消息影响,该股快速拉升,出现向上跳空缺口,说明多方力量聚集,主力资金做多意愿明显。 截至发稿,该股报36....
为进一步加强对辖区娱乐场所的治安监督力度,全力挤压涉黄涉赌违法犯罪生存空间,净化辖区治安环境,近日,威海沟北派出所组织...
北极星环保网为您提供污水治理设备相关内容,帮您快速了解污水治理设备最新动态。了解污水治理设备更多相关信息,请关注北极星...
根据市场公开信息及9月20日披露的机构调研信息,南方基金近期对3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调研,相关名单如下: 个股亮点:国产...
药品无尘车间可以有效避免异物进入药品生产过程,有效保证药品质量和安全。在建设药品无尘车间时,合景净化工程公司整理以下重...
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,壶关县龙泉镇程庄村“两委”把一个“人养树”的荒果园,建成了名叫“肥嘟嘟”的家庭农场,从事生猪养殖、...